A股脊梁丨这家公司上市后上涨10倍,每年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多过重点高校,“小”基因也有“大”前景
发布时间:2017/10/26 10:01:46
已经查看了2681次
原标题:A股脊梁丨这家公司上市后上涨10倍,每年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多过重点高校,“小”基因也有“大”前景
华大基因(300676)一直在风口浪尖,这家特点鲜明的公司,总能不时出现在科技类和社会类媒体上,成为社会公共话题,伴随着7月14日登上深交所,又引来资本类媒体关注。
“公司上市之后,更多人能认出我来,”华大基因CEO尹烨对到访的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知道华大基因的人更多了,资本市场让更多人了解华大基因。”
尹烨警惕资本的短视,认为资本不过是生产要素之一,不应对公司有过多要求。他不愿意过多谈论股价,而是将焦点放在业务上,放在社会价值上。他很乐意展望一个BT(生物科技)时代的来临,华大基因将在其中承担重要角色;至于竞争对手,他认为和华大基因相比,远不在一个梯队之内。
华大历程
华大基因创始人汪建和杨焕明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第五次会议上宣布代表中国承接人类基因组计划1%的任务。
这一有违常规的做法异常胆大,最终有关部门为此出资5000万元。这一事件轰动一时,也直接促成华大基因诞生。另外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是开展水稻基因组项目。当时,中日同时竞争水稻基因组测序(日本做粳稻,中国做籼稻),换来的是该项目及早上马,也换来华大的同事们不眠不休迅速完成了该项目。
轰动一时的新闻还有2003年非典,华大基因第一时间破译了SARS病毒基因组序列,成功研发并向全国防治非典指挥部无偿捐赠了30万人份诊断试剂盒。“我们无条件捐赠给了政府”,尹烨回忆道,当时这是非常值钱的。
2007年,华大基因搬迁到深圳,进驻到盐田一个破产的鞋厂内,这家鞋厂无法给工人发工资,导致工人堵路,最终政府出面解决了欠薪问题。一家传统企业就此在深圳消失了,迎来了一家高科技企业,并最终成为深圳名片之一。
“在华大来之前,深圳市一直没有在国际顶尖生物刊物(指Nature/Science/Cell级别)上发表过论文。”尹烨表示,当时华大承诺在这方面帮深圳有所突破,很快,华大就实现了这个承诺。
华大基因的科研实力确实有目共睹,从满满一整面的学术论文墙便知一二,这一点即使对华大基因有非议者,也不得不承认。“每年都会有数十篇论文发表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尹烨说,国内非常牛的高校,一年能有1-2篇就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华大基因以大目标为导向,用工业化的方式来做科研,把科研运行在大平台上,这一点和科研院所PI制的方式有很大不同,效率也有显著差异,尹烨认为,华大基因在生物技术上面的积淀,已非一般科研院所能比。
2009年时,华大基因年营收仅为3.43亿元,2010年就达到10.37亿元。变化来自于2010年初,华大基因利用6亿元国开行贷款,从Illumina购买了128台新一代高通量测序仪HiSeq2000。这是Illumina迄今最大一笔订单。2012年华大的测序数据产出能力已占全球一半以上。 华大基因承接订单的能力激增,据称因为Illumina对华大基因设卡,华大基因决定收购全球第三大测序仪生产商。2012年,华大基因扩充股本,募集资金,最终在2013年初以1.17亿美元收购了纳斯达克上市公司Complete Genomics(CG)。当时华大基因还是以测序业务为主,客户主要是科研机构,2012年医学类收入还只有2000多万元,不过投资者们大多是冲着这个业务入股华大基因的。
降维销售
2016年,华大基因来自科研服务方面的业务收入有所下降,这一方面是由于测序价格在急剧下降,另一方面是因为测序需求在下降。另一方面,生育健康类服务业务比重越来越大,2014至2016年,其营业收入分别为3.57亿元、5.68亿元和9.29亿元,占华大基因总营收比例从31.71%增长到了54.62%。
华大基因无论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新生儿耳聋基因检测、还是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等方面都有优势。
效果是看得见的。比如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在美国要1000美金,在日本20万日元,在香港检查一例则需要6000港币,深圳参加生育保险的市民免费享受,如果自费也只需要855元人民币,甚至有香港孕妇过关到深圳做检测。
深圳孕妇去年做了8万人,今年因为生育保险全覆盖,检测量会更高。该技术问世到现在只有7年时间,这是一个建立在人类基因组计划这个大科学项目上的技术发展出来的。
深圳市卫计委的数据显示,唐氏综合征现在在深圳的发病率降到万分之1.6,这只是在覆盖率只有40%的情况下,未来还会有更多改善。人类遗传病有大概5000种,都可以通过基因进行筛查。
华大基因在天津做耳聋基因的筛查大概五年多,终端价格收费只需要180元/例。耳聋基因的携带比例高达5%,通过这个筛查,就可以降低后天造成的耳聋比例。
尹烨表示,他们准备将价格降低到“更加普惠”的程度。比如把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价格降到了进口的1/7,但依然保持了和同行相比很高的毛利率,这是因为他们把成本降得更低。 “检测仪器是自己生产的”,这也是尹烨眼中,华大基因能睥睨同行的原因之一。此外,华大基因可以做到更低价格,但仍然可以保证最高规格的产品质量。
尹烨认为,在销售方面,华大基因希望和政府合作,以人人可及的方式来普及市场,改变医疗思维,改治疗为防治。“这个账一定要把时间放得更长才能算清楚。”
尹烨认为,深圳推行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因为政府合作推进,政府背书,民生切入,价格始终是全球最低,市场覆盖率提高了四倍。从更长远看来,这样做的效果显然更好,企业可以因为规模化降低成本,老百姓低成本获得服务,整个社会的公共卫生成本又因此降低。
政府合作的销售模式主要针对复杂疾病类、生育健康类业务等产品,在华大基因销售收入中整体占比较小,2016年该模式为华大基因贡献的收入仅为1.5亿元,占总销售额的8.79%。这一模式的好处是,通过该渠道,华大可以在区域内迅速以低营销费用拓展销售规模。
尹烨认为,这种模式可以快速获得百万级别的用户,积累数据,不断提升检测结果准确性,这个闭环是竞争对手难以企及的,是一场不在同一维度的竞争。
如果走进华大集团位于盐田的总部,会发现这个组织兴趣广泛,有很多有趣的研究——华大基因做面膜,养大闸蟹小龙虾,种小米,今年的月饼都是自己做,还和贵州茅台(600519)合作,希望能通过研究茅台镇赤水河上的菌群,搞清楚为什么只有茅台酒才有这样的风味。
华大情怀
华大基因承担了许多社会责任。比如华南地区是地中海贫血高发地区,治疗这个病需要做HLA配型,在医院做要花一两千块元,很多人做不起就不测了。尹烨和同事内部捐款发起一个华基金,没花费上市公司资金,现在已经做了3000个用户,至少已经配上60个家庭。类似的内部捐助还有针对先天性黑蒙眼疾患者的光基金等。
华大员工内部捐助金额比较大的是大豆回家计划,该计划需要资金上千万元,起因是因为中国大豆在进口大豆面前节节败退,80%以上需要进口。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地,从基因上看大豆最优良的性状会在中国。此外中国还是小米的原产地,华大基因已经在小米上投入良多,产业化已经取得成效,通过分子育种,亩产从传统的300公斤左右增长到大田亩产600公斤,已开始盈利。
“我们从18年前刚成立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就开始讲情怀了,在2003年年收入只有2000多万元的情况下就捐助国家抗击SARS ,”尹烨说,更不用说现在条件这么好的情况下了。“18年来一直有人质疑我们,但我们一步步都把情怀变成了现实。我觉得,如果一个人装好人装一辈子,那他就是一个好人。”
尹烨认为,资本不过是一种生产资料,就跟员工一样,可以按生产要素获得回报。他不希望资本在经营上指手画脚,也不希望投资者总是关注短期业绩。此外,公司会追求公益和利润的均衡点,“公司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对社会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对于华大基因高管离职率高的印象,尹烨表示,最近两年这样的情况几乎没有发生,因为公司加强了企业文化和员工关怀。他评价之前的高管离职也是正常情况,华大基因还希望连接辞职创业的“华创”们,一起努力。
尹烨愿意将华大基因从事的业务,和国家民族的命运前途联系起来,称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降低老百姓疾病发病率、产业报国是一种大爱。
以青蒿素为例,尹烨认为,青蒿素可通过合成生物学发酵生产,就不需要大面积种植青蒿,土地就可以大幅度节省下来以备他用。今年3月份,华大基因人工合成酵母的论文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现在已经签了很多科研合同。未来,β-胡萝卜素、红酒中的白藜芦醇、普洱茶发酵多年的特殊口味,以及各种各样的其他物质,在生物学家看来都可以通过实验室快速获得。
前不久的阿里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和华大基因联合推出2020计划,提起该计划,尹烨表示,阿里云的负责人胡晓明(花名孙权)问,什么时候每个人都能有一个个人基因组。尹烨认为,在2020年以前,花费2000元钱就可以实现这个目标,只需要一天时间测序加分析,。现在预计,时间会更快,价格也会更便宜。
尹烨认为,生物技术时代来临后,会在很多方面改变人类。人类对健康的需求是无止境的,会有很多二次消费。未来BT将会深刻改变人类生活,华大基因这类公司将具有长期价值。
来源:http://finance.ifeng.com/a/20171022/15738318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