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鞍钢:中国如何成为世界科技创新强国(2015-2050)
发布时间:2017/10/26 10:31:52 已经查看了3763次
胡鞍钢  教授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中国经过近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余年的现代化建设,经济、制造业与科技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根本改变了长期以来“一大二弱”“一穷二白”的局面。从现代化的落伍者到追赶者,从世界经济穷国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从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世界制造业大国,从科技空白之国成为世界创新大国,中国后来居上,后劲十足。
  “三位一体”的强国方略集
  21世纪上半叶,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且可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其主要战略目标就是先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其基本发展方向就是从世界经济、产业、科技大国向世界综合强国转变。这就需要前瞻性地提出更加清晰的强国方略集和路线图。
  经济强国是基础
  经济强,才能产业强、科技强,进而国家强。当前我国正处在从要素和资本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关键时期,只有保证相对平稳的经济增长才能给制造业强国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坏境,为科技强国建设创造有力的支撑,即通过研发投入支出增长支撑科技强国战略的推进。
  制造强国是核心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只有制造业强,才能实体经济强,只有实体经济强,才能国家强。当前我国要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只有制造业显著发展,才能实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双目标”。制造强国建设也将会对科技创新形成最大的“有效需求”。
  科技强国是动力
  创新驱动应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根本上推动发展方式向依靠持续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转变,促进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精细、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只有科技强,才能从供给侧推动我国经济强国与制造业强国建设。
  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三阶段
  从中国上百年的科技现代化路线图来看,实现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目标至少需要“三步走”,第一步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第二步与世界先进水平并驾齐驱,第三步全面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在上述“三位一体”强国方略集基础上,综合考虑中国经济实力、制造业实力与科技实力,根据经济、产业与科技发展生命周期,提出实现2050年我国科技创新强国战略目标的三阶段。
  2015—2020年:加速追赶
  “十三五”时期,伴随我国经济实力(GDP,相对于美国)的赶超,我国科技实力也将表现出相对美国的加速追赶趋势。在这一追赶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标志为研究与试验发展(R & D)经费支出与GDP之比的持续上升,预计到2020年该值将达到2.5%,R & D经费支出占世界比重将达到1/5左右。
  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实力将显著地支撑科技实力,科技实力的赶超将有效转化为科技水平的提升,从供给侧促进以高技术产业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科技基础、产业基础与经济基础。
  2020—2040年:并驾齐驱
  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实力进一步转化为科技实力,重要的标志之一是R & D经费支出与GDP之比将达到3.0%,R & D经费支出占世界比重1/4以上;科技实力将进一步转化为科技水平,并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显著缩小,在若干战略领域由并行走向领跑;随着发展驱动力的根本转变,产业结构升级的全面完成,经济发展对于科学技术的需求将进一步提高,科技与经济的相互促进作用更加显著。
  以高技术产业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将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国际市场竞争力大幅度提高,在科技水平与知识经济领域,将与美国等世界先进国家形成“并驾齐驱”的态势。这一时期,制造强国将从需求端推动科技创新强国战略。
  2040—2050年:超越引领
  这一时期,将是我国科技水平超越美国的关键时期,也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攻坚时期。为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
  中国将成为世界主要科学技术中心和创新高地,引领世界新的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为世界作出科学贡献、技术贡献和产业贡献。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中国经过近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余年的现代化建设,经济、制造业与科技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根本改变了长期以来“一大二弱”“一穷二白”的局面。从现代化的落伍者到追赶者,从世界经济穷国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从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世界制造业大国,从科技空白之国成为世界创新大国,中国后来居上,后劲十足。
  今天,我们已经站在中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也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心,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开启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即建设世界经济强国、制造强国、科技强国的新征程。
  我们比以往更具有实现上述目标的能力和信心,比以往更需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重大科技领域,实现从与世界先进水平加速追赶到并驾齐驱,再到全面赶超,进而引领世界科技潮流。
  胡鞍钢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1953年出生, 辽宁鞍山人, 1988年获中科院工学博士学位。中共"十八大"代表, "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农业部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出版各类著作80余部, 近期著作有《中国新理念:五大发展》《中国:决胜百年目标》《"十三五"大战略》《超级中国》《民主决策——中国集体领导制》《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胡鞍钢的观点》《2020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0中国:迈向共同富裕》《中国:创新绿色发展》等。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科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等奖励。
  文章节选自:
  胡鞍钢, 刘生龙, 任皓. 中国如何成为世界科技创新强国(2015-2050).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7, 32(5): 474-482.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_biz=MzAwMjA5NDUwOA==&mid=2653205738&idx=1&sn=591af930
ff73123905318c2694732021&chksm=811fb029b668393f6478cab0abdd04841dafc4b730889c0c4ed314ab
f64d80828a886ac53a5b&mpshare=1&scene=23&srcid=1023RwuC5g6rwx38nO1ksil8#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