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开放生态改变出版规则:2019年欧美开放获取发展评述
发布时间:2020/3/26 10:50:35 已经查看了2475次

摘要  学术出版处于历史性的转型十字路口,开放与封闭、公益与商业、颠覆与传统之争愈演愈烈。本文透过OA转型协议这一窗口,梳理2019年欧美开放获取的发展动态与创新实践。文章聚焦于出版规则改变和开放生态建设,剖析开放阵营与商业出版的策略和布局,展望学术出版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开放获取;转型协议;学术出版;出版商;爱思唯尔;开放生态;数字基础设施

  2020年1月,学术出版巨头施普林格·自然与德国达成了开放获取转型协议(Transformative Agreement)——这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签署的规模最大的OA转型协议。根据该协议,700多家德国学术与研究机构的学者可在施普林格自然旗下1900多种OA 期刊上发布论文,并自发表之日立即实现开放获取。同时,所有参与机构可永久无限访问施普林格·自然的学术出版内容,包括Springer、Palgrave、Adis、Macmillan等。费用计算采用全新的“出版阅读费Publish and Read (PAR)”模式:按所发表的OA论文总数计算,每篇支付出版商2750欧元。德国科学组织联盟的Projekt DEAL团队负责与出版商谈判,其首席谈判代表Horst Hippler教授认为:“这一协议的重大意义在于,让所有学者和研究机构都意识到,开放获取已经是学术交流的默认模式。”[1]
  2019年可以说是学术出版的“转型协议年”。除了施普林格·自然德国协议,全球最大的学术出版巨头爱思唯尔也与德国、法国、瑞典、匈牙利等多国达成了一对一的转型协议,而威利、泰勒与弗朗西斯、牛津大学出版社等在转型协议方面也取得了不同的进展。根据这些转型协议,传统学术出版的两大商业核心:期刊打包订阅和开放获取处理费(APC),将被多样化模式取代。学术机构联盟和国家科研管理机构成为与出版商谈判的主体,出版商面临的不仅是模式转变,更重要的是在收费和利润方面作大幅度让步。一直以来,虽然开放获取早已成为学界、政府与科研管理机构的共识,但如何在商业巨头垄断的现行学术出版体系下全面实现开放获取——这是难点所在。欧盟于2018年推出了激进的S计划,要求由公共资金资助的全部论文自发表之日立即开放获取,并誓言大幅削减出版商的盈利空间。不过,这一政策也让很多人忧虑学术出版体系的动荡和分裂。在这种背景下,转型协议的签署具有特定意义,它让激进的开放获取目标成为现实,也有助于促进学术传播体系的平稳转型。不可否认,转型协议并没有达到出版商、科研机构或基金管理方的理想预期,但它体现了各方的核心诉求,是现阶段都能接受的折中之选,也反映了开放获取博弈的未来焦点所在。
  本文透过转型协议这一窗口,梳理2019年欧美开放获取的发展动态与创新实践,并展望下一个十年学术出版的发展趋势。文章聚焦于出版规则和开放生态两个方面,分析转型协议涉及的新模式和新问题,以及这些创新如何改变学术出版规则——尤其在商业模式、知识传播、学术评估、权力结构等方面。本文也从开放生态角度剖析开放阵营与商业出版的战略和布局,并以此对学术出版的未来趋势进行展望。文章最后,结合国际开放获取的发展,探讨中国科技出版和科研管理机构如何在全球转型中发挥更重要的积极作用。

01 学术出版的转型困境

  学术出版在西方被誉为“科学知识的守护者”。但在过去几十年中,这一美名越来越具争议性。五大巨头的利润率高达25%~40%,而图书馆和学术机构却面临预算紧缩的困境,这让学术出版体系不堪重负。2018年,爱思唯尔的运营收入超过25亿欧元,利润为9.42亿欧元,利润率超过37%。而作为用户方的典型代表,美国芝加哥大学在2018—2019年支付爱思唯尔期刊订阅费 395万美元,同比增涨4.5%。这一数字高达芝加哥大学图书预算的3倍,使之不得不大幅减少其他文献资料的购买。爱思唯尔和芝加哥大学的对比,是学术出版体系难以为继的缩影。结果是:一方面,数百万的科研论文被隔绝在付费墙之后;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不得不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和阅读文献。
  开放获取被认为是解决欧美期刊危机的良策,但是开放获取的转型实践似乎偏离了这一初衷,甚至变成出版商掘金的新市场。比如,高影响因子期刊的文章处理费(APCs)居高不下,而且日益转嫁到研究者个人,造成了普遍的发文困难。PLOS ONE每篇OA论文收取作者1595美元,PLOS Biology的发文价格是每篇3000 美元,而顶级期刊《细胞》的发文价格高达5000美金——这对发展中国家的作者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众多研究显示,出版商编辑发表一篇OA论文的实际成本仅在400美金左右,再加上合理的利润空间,即便算上高拒稿率期刊的额外费用,OA论文的合理收费也不应超过每篇1000美金[2]。但是,实践中的APCs价格远高于此,这是商业出版与科研机构之间最大分歧所在,因此,只有大幅减少出版商利润,才能确保开放获取体系的健康与可持续性发展。
  新生的独立OA期刊是开放获取时代抗衡出版巨头的重要力量。但是,经过近十年发展,这些期刊面临两极分化、财务艰难、影响力有限等诸多问题。DOAJ(开放获取期刊索引机构)在2019年调查了全球众多OA期刊,发现了很多令人忧虑和震惊的问题。首先是OA期刊的集中化问题——全球十大OA出版机构中,商业出版巨头占了八席。全球已出版OA论文超过360万篇,但发表于独立OA期刊的不足1/3。目前,独立OA期刊的出版主体包括大学院系、大学出版社、非商业出版机构、研究中心、图书馆和学科协会,其规模和实力无法与商业出版抗衡。从地理分布看,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成为OA期刊发展的亮点——尤其是印度尼西亚、巴西、西班牙、印度和罗马尼亚等国家在DOAJ索引的OA期刊数量增长迅猛。但是,多数独立OA期刊的信息检索能力和数据管理水平仍然很低,42%的受访者根本不知道如何选取元数据格式。虽然73%的受访期刊使用了DOI (数字资源识别代码)来标识单篇论文,但是在技术操作层面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与检索体系的兼容和跨平台的互操作等[3]。
  猎食出版商是OA出版的另一大困扰。猎食期刊正在成为学术造假、伪科学和虚假科学信息发表传播的重要渠道,其恶劣影响已经超出学术界的范畴,开始误导公众舆论,甚至影响政策制订。对猎食期刊的甄别、限制与惩罚,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课题。2019年,这方面较有趣的实践出现在美国: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将印度猎食期刊出版商OMICS International告上法庭,索赔5000 万美元。OMICS International运营数百种具有争议的科学期刊,其作者遍布世界各地,获利丰厚。联邦法官业已同意这一指控,但如何执行判决、切实惩罚猎食出版商,仍然存在很大变数。不管怎样,美国诉诸法律的做法不失为一种选择,值得欧盟各国、中国等学术出版大国借鉴。
  总的来说,全球OA出版的核心市场仍被商业巨头垄断,其余市场份额则呈现多样化、分散化的趋势。独立OA出版在成本、模式、质量和伦理等方面分化严重,有的坚持学术品质、却受制于经费预算,也有的唯利是图、扰乱国际学术传播秩序。欧美科研政策对独立OA期刊的扶持力度有限——尤其是那些由科研机构和学者团体创办运营的期刊。面对垄断的商业出版巨头,欧美近些年出台了一些强硬政策(比如S计划),其初衷很好,实际效果却一般,多数被商业巨头化解,难以真正改变产业格局。在这种情况下,学术出版的开放转型实际上无法脱离出版巨头,另起炉灶;相反,必须在现有框架下,与出版方进行务实却艰难的谈判。这也是转型协议成为2019年开放获取的焦点的原因。

02 转型协议——出版规则的重新谈判

  所谓转型协议(Transformative Agreements)是指由出版商与不同机构(图书馆、国家或区域研究机构联盟)通过谈判达成的合约,这些合约力图改变基于期刊订阅的商业定价模式,转为以开放获取服务费核算的、更合理的价格体系[4]。转型协议的条款,尤其是价格核算方法,主要针对商业出版巨头的暴利问题。从经济总量看,如果用全世界支付给出版商的总价款,除以全球科研论文总量,那么目前每发表一篇论文,需要支付给出版商3800欧元——这一价格远远高于合理的OA出版成本。换言之,出版商赚取了太多利润,这为转型谈判提供了空间,只要合理改革,目前学术出版的总费用无需增加,就足以支撑开放出版体系。
  转型协议的谈判聚焦于两点:所有论文立即开放获取和降低出版商的总要价。相应地,学术界所争取的主要改变是,将期刊订阅费用与开放获取出版费合并计算,取消出版商对学术界的双重收费,即一方面收取读者的期刊订阅费用,同时收取作者的开放获取的服务费。可以说,这将从根本上改变学术出版规则。在具体谈判中,国家级科研管理机构或大学联盟成为与出版巨头讨价还价的主体,争取更大幅度的折扣与费用减免。
  2019年,多项重量级转型协议的签署释放出积极信号,说明出版巨头可以在关键领域作出让步,并顺应开放获取转型的大势。前文提及的Projekt DEAL团队,代表德国科研机构与多家出版商谈判,在施普林格自然之前,他们与威利在2019年1月就已经达成转型协议。与此类似的,美国加州大学和剑桥大学出版社2019年4月达成转型协议,英国JISC代表58家英国大学与物理学出版机构IOP达成“阅读与出版”协议,二者都获得了多方关注和好评,这代表了转型协议的发展方向。比如,加州大学和剑桥大学出版社协议规定:加州大学获得了剑桥大学出版社全部400种期刊内容的永久阅读权限,加州大学十所校区的学者可在剑桥大学出版社旗下的OA期刊发表文章,并拥有文章的版权。价格方面,尽管开放获取出版费上涨,但订阅费用相应下调,总价格没有大幅增加。这一协议为期三年(2019—2021年),双方可以试验新的价格内容服务组合,摸索彼此都能接受的商业模式。
  世界最大的学术出版商,也是开放获取阵营的“公敌”——爱思唯尔——在转型协议谈判初期态度强硬,相比其他出版商,让步幅度较小,因此遭到多个国家和大学联盟的抵制,多次出现期刊断供局面。2018年之后,面对来自开放阵营的批评和出版同业竞争的压力,爱思唯尔的态度出现松动,并开始通过各种非正式渠道与主要机构沟通,寻求让步。于是,谈判开始出现转机,爱思唯尔目前已先后与瑞典、挪威、波兰、匈牙利和法国等欧盟主要国家达成了转型协议。这些协议大同小异,基本思路是:每年对一定数量的OA论文给予价格优惠或免费待遇,一旦超出双方同意的定额,就按照市场价格收取更高昂的文章处理费(APCs)。
  爱思唯尔与法国在2019年达成的协议因法国在欧盟和全球科研界的地位而颇受瞩目。协议签署之时,法国30%的学术论文由爱思唯尔出版,但其中只有20%为开放获取,这一比率低于法国论文40%的平均开放比例,也与欧盟提出的开放获取目标相距甚远。协议虽然难以根本改变这一局面,但法国政府也争取到了一些利益,比如,与其他欧洲国家不同,爱思唯尔对法国OA论文采取统一折扣,即不设定额。法国政府预计,这将至少节省260万欧元,而节省下来的费用有2/3会用于 “国家开放科学基金”,资助学术出版和科研领域的开放创新。

03 开放阵营与商业出版的分歧

  作为商业出版巨头,爱思唯尔在转型协议谈判中占据了更为有利的地位。面对开放获取阵营和多国联合抵制的压力,爱思唯尔采取了“各个击破、边战边谈”的策略。一方面,爱思唯尔不惜以“断供”和终止协议来迫使大学及国家科研管理机构妥协,另一方面,巧妙利用非正式渠道与谈判对手沟通,对不同对手采用差异化策略,达成不同转型协议,谋求利益最大化。正如一封爱思唯尔内部邮件所讲:“我们每一份协议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每个客户都是唯一的,他们的需求不同,他们所处的环境也非常特定。[5]”
  相比其他出版商的转型协议,爱思唯尔守住了两大底线:第一,没有将期刊订阅与开放获取服务费合一,而是给予不同谈判对手不同的折扣与优惠,从而保证了出版商的双重利润来源;第二,将旗下的顶级期刊,比如《柳叶刀》和《细胞》,排除在转型协议之外。换言之,无论订阅,还是OA论文出版,这些顶级刊物依然维系高昂的定价体系。爱思唯尔的学术期刊规模和市场影响力,可以迫使谈判对手让步,最终达成较有利的协议。
  当然,并不是所有机构都对爱思唯尔做出让步,最具代表性“抵抗者”是由10所分校组成的加州大学系统。这场美国最大的公立大学系统与全球最大出版商之间的博弈仍在继续。2019年7月,由于谈判破裂,美国加州大学下属十所院校正式取消了与爱思唯尔的订阅合约,爱思唯尔随即终止了加州大学图书馆的访问权限,使35万名教职员工和学生无法阅读爱思唯尔2019年以后出版的论文,包括顶级期刊《柳叶刀》和《细胞》。虽然谈判尚未终止,但双方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存在分歧。加州大学的核心诉求是:第一,必须达成统一的收费模式,即合并期刊订阅和OA 论文发表费;第二,最终价格不能由出版商单方制订,需要依据调研数据,根据出版商在学术传播中创造的实际价值来定价。爱思唯尔没有满足加州大学的诉求,尤其是单一付费的定价模式,这是它与德国、瑞典等欧盟国家谈判的底线,为此不惜多次“断供”。爱思唯尔坚持,大学需要为内容付费,也必须为OA出版服务付费,二者是不同的出版产品与服务。
  爱思唯尔与加州大学谈判的破裂并非孤立事件。国际学术出版与学术资源联盟SPARC在网站上专门开辟一栏,实时更新转型协议谈判陷入僵局或破裂的清单。此举为大学和学术机构建立了一个信息库,有助于谈判团队分享与出版商讨价还价的得失。同时,SPARC也鼓励每一个学术谈判团队都能强硬起来,共同为实现完全、可负担的开放获取而抗争。
  事实上,对很多已签署的协议,尤其是德法等国家与出版巨头达成的协议,开放获取阵营并不满意。最主要的批评是,转型协议只是阶段性妥协,并没有解决学术出版的结构性问题,尤其是出版商的暴利问题、垄断问题以及由高成本带来的可负担性问题。正是这些结构性问题,让学术出版体系难以为继。各国谈判团队在开放获取时滞期(embargo period)方面的让步也颇具争议,因为这违背了欧盟2020的开放目标和S计划的硬性要求,即一经发表,立即开放获取。另一个广受诟病的问题是对混合类OA期刊(hybrid journal)没有明确的限制措施,使之依然是出版商赚取巨额利润的主要模式,尤其是高影响因子的顶级期刊。换言之,转型协议中的妥协,为未来开放获取发展埋下了诸多隐患。
  客观来说,转型协议仍是过渡性框架和阶段性合约——施普林格德国协议的期限是2020—2022年,并可能延长到2023年;爱思唯尔的多数协议也是2~3年,之后重新谈判。所以,在主要条款方面的功利性妥协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欧盟S计划的大背景下,以及全球开放转型的复杂局面下,转型协议总体上有助于推动开放获取发展;毕竟它实实在在地实现了欧盟雄心勃勃的政策目标,全面开启了学术出版的开放获取时代,很多新的协议框架也在改写出版规则。对商业出版巨头而言,转型协议缓解了多方压力,维系了其垄断地位,也为其在未来开放生态中的角色奠定了基础;对科研机构和学者而言,转型协议避免了学术出版体系的动荡,当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出版和阅读论文的成本。
  总而言之,转型协议的达成缓解了开放获取阵营与商业出版之间的对立,避免学术体系陷入分裂或者“大破大立”式的动荡。但是二者之间的博弈将是长期化的[6],转型协议成为博弈的重要战场。虽然各国在协议中达成了诸多共识,但这并不意味着今后几年的学术出版会风平浪静。相反,利益各方的博弈会愈演愈烈,而且这种博弈不会局限于法律条款和定价模式等短期利益之争。无论出版商,还是开放阵营,抑或是其他入局者,都会立足长远,基于学术出版生态高度布局与卡位。换言之,在转型协议之后,生态之争有可能成为未来学术出版博弈的焦点。

04 构建全球化的、社群领导的、合作共赢的开放生态

  越来越多的业界、学界人士认识到,学术出版的未来在于开放生态。只有构建全新的开放科学生态,改变学术评估体系,并且藉此改变学术出版的规则与文化,才是解决目前学术传播体系种种弊病的关键。近些年,很多具有远见的基金会和学术机构,开始致力于这方面的投资和发展,并制定相关政策。全球范围内,开放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迅猛,这带动了开放平台间的互动与整合,而跨领域、跨机构的开放联盟和共同行动机制正在成为主流——这都标志着开放生态的兴起。此外,商业出版商也在加速接入开放生态,试图在科研数据、论文评价及信息服务等领域建立新的垄断霸权,并打压、封杀和并购新兴开放平台。这种复杂的生态之战将左右未来5~10年的学术出版格局。而科研政策和学术评价体系的改革进展缓慢,成为开放生态发展的最大障碍,也为学术出版的未来转型增添了变数。
  开放获取阵营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持续增加投资。这些开放基础设施包括各种服务、制度规范、数字标准和软件,用以帮助学术社群、学术机构和独立出版商来构建相应的开放获取、学术传播和科研服务,不附带任何商业、版权和其他约束。2019年值得注意的是,开放基础设施的投资主体更多元,尤其是国家科研管理机构和慈善基金的加入。比如,由英国考文垂大学领导的开放获取专著平台Scholar Led获得了英国研究发展基金(RED)220万英镑的资助,同时也被列为OCPIM(社群领导的专著开放出版基础设施)的子项目。自建立之初,Scholar Led便提出了鲜明的 “社群化” 和反商业化理念,旨在打造一个发展合作平台,尤其致力于为规模较小的OA图书出版商建立基础设施。其核心目标是:使开放专著出版从市场化体制转向非盈利的、伙伴社群体系,也就是说,优先考虑学者共同体的研究需求和学术传播的公共价值,而不是商业利润。
  投资开放(Invest in Open)是另一个在2019年比较活跃的开放基础设施机构。该机构认为,科研体系和科学传播越来越多元化,但是现行的、由出版巨头垄断的学术基础设施仍然建立在单一的陈旧模式之上,无法满足多样化需求。现行体系对内容和数据的私有化垄断,及其封闭性的本质,更与科学本身的开放多元格格不入。只有构建新的开放体系,才能有效整合开放资源,真正实现合作性的学术出版,并最终实现开放科学。投资开放机构一直致力于这些方面的政策游说、募资和宣传推广,同时涉足开放基础设施的投资与评估,以打造一个全球化的、由社群领导和支持的、在技术上具有互操作性的开放生态。
  慈善基金是扶持开放生态发展的一股新力量,比如,由慈善家Lisbet Rausing和Peter Baldwin掌控的Arcadia基金。2019年,Arcadia为美国维吉尼亚大学Advancing Hyku项目投资100万美元,旨在搭建一个开源机构库平台。该项目由维吉尼亚大学、开放出版商Ubiquity和大英图书馆合作运营,旨在通过基础设施来解决目前困扰绿色OA和机构库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增强开放资源的可发现性、整合零散数据库资源、机构库内容的使用数据追踪、为作者提供跨库文献整合同步、机构库内容的永久存储服务、机构库内容的阅读体验等。项目核心团队成员,Ubiquity的首席执行官Brian Hole对其意义这样评价:“多年以来,机构库一直被诸多问题困扰,难以获得研究者的认可,也无法满足学术共同体、基金方和公众对开放内容的需求。我们相信,Hyku会打造一个商业出版级别的机构库体系,从而使机构库成为更有价值的学术传播渠道[7]。”
  除了新兴的开放基础设施,很多具有影响力的“老”平台在2019年也获得新注资或扶持。比如,全球可持续性开放科学服务联盟(SCOSS)对OAPEN、DOAB、PKP和Open Citations等平台提供了150万欧元的追加资助。这些开放平台均由非商业机构运营,在开放获取领域发挥着重要的基础设施作用。
  未来5~10年,开放生态和开放基础设施的构建将是学术出版的创新热点。一方面,商业出版水准仍是很多开放平台的追求。另一方面,很多新兴模式在理念方面超越了现有出版体系,从开放传播的本质、学术共同体的合作需求以及开放增值服务等方向入手,设计和搭建开放基础设施。这些新思路和新模式将会深刻影响学术出版的未来。

05 结 语

  学术出版处于历史转型的十字路口,开放与封闭、公益与商业、颠覆与传统之争愈演愈烈。一直以来,欧美处于开放获取的发展前沿,无论是政府、科研管理机构,还是学术共同体,都在积极推动开放科学发展,通过科研政策法规和学术出版创新,促进开放转型,约束出版商的暴利。遗憾的是,中国作为世界科研论文数量最多的国家,面对全球开放大潮,仍处于观望和试水的阶段。这不仅不利于推动全球学术出版的变革,也让中国出版和科研体制改革与世界趋势脱节。开放获取有利于解决中国学术出版的两大核心问题:第一,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不足;第二,中国科研成果的发表受制于国际商业出版巨头[8]。欧美开放获取的发展实践,以及近期在开放转型协议、开放生态构建和科研政策改革方面的创新,为中国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模式。对此,中国科研管理机构和决策者应该给予更多关注,并抓住机遇,参与到这场改变出版规则的博弈之中,不但要发出中国的声音,也要争取影响全球学术出版的走向。


参 考 文 献
[1] Springer. Springer Nature and Germany's Projekt DEAL Finalise World's Largest Transformative Open Access Agreement[EB/OL]. (2020-01-09) [2020-01-20]. https://www.springer.com/gp/livingreviews/news/springer-nature-projekt-deal/17553680.
 [2] Matthews D. Journal articles ‘should cost £300 to publish’ [EB/OL]. (2019-06-24) [2020-01-20]. 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news/journal-articles-should-cost-ps300-publish.
 [3] DOAJ. Large Scale Publisher Survey reveals Global Trends in Open Access Publishing[EB/OL]. (2019-01-09) [2020-01-10]. https://blog.doaj.org/tag/survey-results/.
 [4] ESAC. Transformative Agreements [EB/OL]. [2020-01-20]. https://esac-initiative.org/about/transformative-agreements/
 [5] Kwon D. Elsevier Progresses in Open-Access Deal Making.[EB/OL]. (2019-12-02) [2020-01-01]. https://www.the-scientist.com/news-opinion/elsevier-progresses-in-open-access-deal-making--66803.
 [6] 任翔. 开放获取博弈与出版变局: 2018年欧美学术出版发展评述[J]. 科技与出版,2019(2):6-12.
[7] Farish M. Hyku Open Source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Development partnership awarded $1M Arcadia grant to improve open scholarship infrastructure [EB/OL]. (2019-10-15) [2020-01-03]. https://news.library.virginia.edu/2019/10/15/hyku-open-source-institutional-repository-development-partnership-awarded-1m-arcadia-grant-to-improve-open-scholarship-infrastructure/.
 [8] Montgomery, L., & Ren, X. Understanding open knowledge in China: A Chinese approach to openness [J]. Cultural Science Journal. 2018, 10(1): 17–26.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p98QPj5Zrvyy5Vhirz0A8Q